6月20日上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莅临瀍河回族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以及数字检察建设与应用情况开展专项调研。
调研座谈会上,瀍河区检察院介绍了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和数字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双方还就数字检察现状、模型构建与应用情况,以及应对现存难题的思路方法,展开深入探讨。
近年来,依托瀍河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不可移动文物“孔子入周问里碑”到“活着的文物”古树名木,从移动文物“海兽葡萄镜”,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再到地名文化保护,瀍河区检察院探索形成多维度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并孵化“益美河洛”公益诉讼检察文化品牌,所构建的三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最高检、省院平台上架。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应用我院“依托已办、在办刑事案件发现存量公益诉讼线索法律监督模型”,成案超300件,推广成效居全国前列。
调研组对瀍河区检察院在守护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数字检察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亮眼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作用,依托数字检察技术优势,为筑牢文物安全司法防线贡献了关键力量。
此次调研交流搭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桥梁。瀍河区检察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充分吸收调研组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持续深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检察履职,加快推进数字检察战略实施,以“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为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