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瀍检动态

【跟着媒体看检察】《检察日报》头版报道我院打击文物犯罪案件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5日

《检察日报》头版报道我院打击文物犯罪案件

clip_image002.gif

 

每到岁末年初,人们总喜欢总结与展望,生活如此,工作亦如此。

如果总结2023年检察工作,检察人会怎么说?“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全面履行检察职能”,这是20241月,全国检察长会议给出的答案。

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司法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在为大局服务中,检察机关都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与成效?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着力营造清朗文化环境,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在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中,检察机关也通过切实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不断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20232月,最高检协同国家文物局等6部门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瑰宝之一。在河南洛阳博物馆中,有一面出自东汉,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的昭君出塞镜。鲜少有人知道,这面铜镜,是司法机关在破获一起特大倒卖文物系列案中发现的。

案件要从2014年说起。这一年,林某等4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平乐镇一汉代土坑墓中,盗掘出昭君出塞镜(后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经郭某、张某等5人倒手后,转卖给了在河南洛阳以开办文物工艺品店为幌子的李某。20219月,昭君出塞镜被李某转卖后,在展出时被公安机关查获。

受理案件后,检察机关围绕文物交易纵向深挖关联犯罪,在重点审查与文物去向有关的涉案人员信息数据,循线深挖盗掘、倒卖等环节犯罪的同时,追捕漏犯11人、追诉漏犯7人,该案由最初的一案3人扩展到三案21人。

2022122日至929日,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检察院先后分三批对李某等人以涉嫌盗掘古墓葬罪,倒卖文物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提起公诉,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一个月不等。

“案件判决后,我们和公安机关继续密切配合,进一步扩大战果,两年多来,公安机关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59人,目前已判决33人,总计追回5000余件文物。”该案承办人、瀍河回族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旭艳告诉记者,在办案基础上,20237月,洛阳市检察院、洛阳市中级法院、洛阳市文物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文物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文物保护合力。

在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中,过去一年,检察机关接续发布三批典型案例:4月,最高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0月,最高检再次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依法惩治涉文物犯罪典型案例;12月,最高检发布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20231月至11月,检察机关共起诉损毁文物、盗掘古文化遗址或古墓葬等犯罪1791人,同比上升29.9%。各地检察机关加强红色资源、长征文化、石窟寺、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保护,共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2678件。

“作为最高检的特约监督员,我真切感受到检察机关的求真务实与担当实干。在检察公益诉讼、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等各项工作中,检察机关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通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国人大代表、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灿充分肯定检察工作,并希望检察机关在新的一年继续锐意进取、敢作善为,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检察日报